本网讯(文 留生)2017年10月24日19时30分,kaiyun全站登录网页入口在赭山之麓的音乐厅里成功举办了“新作品音乐沙龙”,这既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也是一次难得的学术交流活动。音乐会后,指挥家薛军老师作如是感言:“这是我所经历的kaiyun全站登录网页入口历史上的第二次音乐沙龙,第一次要追溯到上个世纪末了。那一次,我是一名演奏者,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张毅院长说:‘作为一个音乐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音乐生活,而沙龙就是我们音乐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而这一次我是一名单纯的欣赏者,近二十年的时间跨度,两场不一样的音乐沙龙让我感触颇深。”
音乐会以无伴奏混声合唱《祝福地球》(作曲:张建华)的首演拉开序幕,转调部分的寻音按调对合唱队提出较高的要求,虽有不尽人意之处,却已非常难得。一曲之后,作为音乐会的导赏,担任活动策划与主持的作曲家王瑞奇副教授简要回顾了现代音乐创作技法从瓦格纳到拉赫曼的发展历史,解释了作曲家们冲破调性禁忌、寻找个性声音的精神诉求。接下来的曲目部分即是现代音乐自1980年代中国新潮作曲家破茧而出到今天蔚为潮流的几个路标,作品均来自我院作曲指挥教研室的两位作曲教师。
自1989年踏入中央kaiyun全站登录网页入口作曲专业始,朝鲜族作曲家方权一即在探索民族语言与现代技法的融合,早期艺术歌曲《山中大雾看景》曾获中央kaiyun全站登录网页入口四十周年校庆作曲比赛奖项,该曲调性明确,是作曲家努力融合“五四”时期朦胧派现代诗与印象派钢琴语言的一次尝试,旋律融合了抒情性与叙事性,要求男高音有细腻忖度语言以及音乐表情的内在感受力。他的另一部早期钢琴独奏《长鼓舞》运用了朝鲜族音乐的节奏特征,以四音动机展开,在和声上则尽量回避三度结构,以二度与四(五)度叠置为主。由于较为鲜明的音乐风格以及准确有效的钢琴语汇等特征,这部作品早就进入了部分钢琴教材中。相比之下,时隔二十年之后的二胡与古筝二重奏《弄弦》,则是作曲家的一部蜕变之作,曾荣获第七届“炎黄杯”民乐室内乐作曲比赛的一等奖,以鲜明的朝鲜民族音乐语汇、清晰的音乐结构以及富有新意的新音色组合为特征,以朝鲜民族传统音乐“弄音”声响(指在某一个基础音上以向上或向下颤音的方式发出的音响)与说唱性因素作为音乐衍展的基因,通过高度音高组合的方式将其声响作夸张式的力度、音区对比,以横向对位手法勾画出两种旋律线条之间的关系,汇聚成一部气息绵延、顿挫有节、艺术形象鲜明可感的现代音乐作品。
与方权一探索与突破的路径不同,新锐作曲家王瑞奇副教授在其作品中大胆融合各种音乐元素,电子音乐、爵士乐、Rap都可以为其所用;新颖的乐器组合与乐器演奏法、高难度的人声处理以及对于大幅度的戏剧性效果给人过耳(目)不忘的印象。她的两部新作均为2014-2016年留德期间所作,三重奏《虚实之间》采用键钮式手风琴、萨克斯以及大提琴为编制,通过各种对比表现音响的声场效果,时而浑浊、共鸣,时而清亮、顿挫,打破传统曲式结构的程式性,追求拼接与组合的自由处理。为架子鼓、马林巴、钢琴与人声所作的四重奏《我需要答案》更是一部凸显作曲家灵感泉涌的新作,戏剧女高音的表演十分出彩,其难以名状的德语语词在连续性的难以割断的说唱进行中极具张力与表现力,展现出现代音乐在思想上的叛逆性及之对传统人声观念的解构。
曲目间隙,主持人邀请以上作曲家、著名古筝演奏家李庆丰、国家一级指挥曹艺阐以及青年教师留生参与研讨,就现代音乐的创作、演绎、评论等方面各抒己见,还不时有听众与嘉宾之间的互动问答,气氛活泼、颇有兴味。作为参与者之一,音乐沙龙结束之后,我在硕士研究生一年级的《文献研读与论文写作》课上,建议以是次活动为对象撰写乐评作业。以下汲乐评稿件为一统,以观其回响。
一、对音乐沙龙的兴趣
很多同学都说这是她(他)们第一次接触音乐沙龙,对这种形式既感到好奇又颇有亲切感,因为音乐沙龙拉近了作曲者、演奏者与听众的距离。比如钢琴演奏方向的吴静感慨这次音乐沙龙刷新了她对音乐会的认识。作曲技术理论方向的徐涛认为这样的音乐沙龙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同学们更能够了解老师的作品风格和艺术个性。同学们藉此机会,也表达希望学院继续举办类似音乐沙龙的愿景。
对李庆丰教授谈及指导学生排演《弄弦》的过程,同学们印象深刻,可见她(他)们很关注二度创作的问题。古筝演奏方向的高朋就认为现代音乐作品很强调肢体语言的表现力,它是一种传递了演奏者思想的二次创作,通过这种肢体表达给观众以产生共鸣。
对张建华教授提出的何谓听懂音乐的问题,同学们深有同感。二胡演奏方向的刘畅说:“音乐何需懂?是的,音乐理解何需‘正确’,音乐理解没有标准答案。对于听众来说,聆听现代音乐需要重视的是音乐带来的直观感受,而不必要具象地‘弄懂’作品在描写什么。毕竟作曲者的所有态度都在音乐里,而不在背景介绍的寥寥数语里。”合唱与指挥方向的李珍则说:“所谓的‘新’不仅仅在于音乐会的形式,而且更在于这些作品中使用的新的音乐技法与音乐理念。一句‘音乐何需懂’给观赏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曲家在创作时强调个人对音乐的感受,而不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而去创作。这不仅是一句概括吧,更是现代作曲家甚至现代人所崇尚的一种音乐态度:音乐由我而作,为我而生。”
二、对于现代音乐的认识
高朋以古筝演奏实践为切入,将现代音乐与草书类比,写到:“如果仅从传递文字涵义的角度出发,草书这种书法风格呈现的文字内容也许完全是不知所云的,是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人与文字之间的关系。”从这个认识的高度出发,高朋认为“方权一教授的三首作品,从规范到个性,偏向民族性与写意性,而王瑞奇老师致力于打破常规、树立先锋。”
何梦颖(琵琶演奏方向)谈及自己对现代音乐的接受过程,特别是这学期首都师范大学高平教授带来的作曲讲座,“他(高平)说到新作品是新的形式,它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旋律、节奏、和声调式调性等要素,是和传统音乐的彻底决裂,因此对这些音乐不能用传统概念来解释,只有通过音响逐步感受,认识它。它是作曲家自己对音乐的感受,音响效果的想象。”这里就存在着现代作品“创造听众”的问题,听众如果想成为作曲家的“知音”,就要从现代艺术的层面来重新认识与领略音乐的形式。二胡表演方向的刘畅还提出了对现代音乐创作的希冀,即在多元创作观念的引导下,挖掘中华文化底蕴,融合民族性、世界性与作曲家个性。
三、对作品的评论
指挥本场音乐活动开场曲目《祝福地球》的涂芳芳对该曲颇有发言权,她说:“作品选用童声(用女声代替)与混声穿插的方式进行演唱,用二声部童声以及混声传递对地球的祝愿,用男中音音色表达地球所经历的苦难。在排练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女高音的旋律音最高至小字二组的降A、降B,并且持续6、7小节,对于非职业合唱团而言显有难度。”
李珍(合唱与指挥方向)对《弄弦》的评论很有意思。她说:“《弄弦》顾名思义,就是在琴弦上面摆弄。我与同学曾私下讨论过,你觉得二胡与古筝,哪个乐器在演奏这首作品时更为出彩?同学义正言辞地告诉我:是二胡,因为二胡旋律性比较强。我笑着摆摆头,我认为是古筝。两位演奏者的演出都相当精彩,但是整首曲子听下来,我发现自己几乎全程都在观赏古筝演奏者的表演。这轻拢慢捻抹复挑,才真真切切叫‘弄弦’啊!曲作者不仅使用了传统古筝演奏法,而且还巧妙地加入了抹弦、拍琴板等现代技法。不和谐的音程、复杂的节奏、夸张的手法,一次次弄弦便是声音的一生一灭。”合唱指挥方向的王光丽从《弄弦》中还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留白”之美,譬如一个长弓后的暂停,一个刮奏后的余音,很有韵味。她认为这部作品的音乐语言扎根于中国传统艺术,虽然突破了调性音乐,但依然感到熟悉,脑海中也能反映出相对应的曲式结构。
同学们对《虚实之间》中的特殊音响感到好奇,比如萨克斯演奏突然间吹奏的单音、手风琴演奏家拍击键盘以及三位演奏者发出的“嘘”声等。何梦颖评论到:“传统的西方室内乐艺术强调音色音响的平衡,而《虚实之间》凸显单个乐器的特殊音色和极端音区、噪音,寻求新的声音色彩和发声器械。乐器组合也很新奇、出人意料。乐曲第一个音各乐器强奏,即刻抓住听众,弱奏之后种乐器交替演奏出跳跃且有趣的音响效果。全曲节奏自由多变,有的无节拍、无小节线,作曲家追求的是呼吸的顿挫与虚实感。”江吟歆则认为音乐进行过程中三种乐器同时演奏长音的片段,从听觉上弱化乐器音色的个性,融合得很巧妙。刘畅认为《我需要答案》配器华丽新颖,注重打击乐,特别是女高音类似于念白的音阶式语气词等都让人耳目一新。声乐方向的蔡瑞从演唱角度评论《我需要答案》,“这首作品难度在于无调性的旋律和音准,同时节奏的难度也很大,不仅要注意自身节奏,还要注意钢琴与打击乐的节奏。”王玫也认为《我需要答案》这部作品充分挖掘了人声的可能性,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尝试。
跋
“我们不仅带着问题而来,还会带着更多的问题而去。”王瑞奇老师的这句开场白带领听者在音乐中忖思。从学生乐评作业来看,现代音乐以及音乐沙龙的新形式已经在这座有着悠久历史沉淀的kaiyun全站登录网页入口内泛起一些涟漪,这是新与旧的碰撞。谈话环节中,张建华院长有言:大学课堂是开放式的,音乐沙龙也是新形式的课堂。李庆丰、曹艺阐两位教授也谈到了演奏家与作曲家的互动交流在作品音乐呈现环节的重要性。这些回响,坚定了策划人员继续搭建作曲家、演奏家、理论家与观众对话、交流的音乐课堂的信心。今后还可以策划乐评征文比赛,鼓励本科生、研究生撰写音乐论文,培养学生对研究的兴趣。我们感谢领导的支持、同事的策划、教师的协力以及同学们的参与,特别是同学们的热情让策划者与参与者感到温暖与共鸣。
(感谢2017级研究生蔡瑞、高朋、李珍、何梦颖、王光丽、江吟歆、涂芳芳、吴静、徐涛、王玫等同学对本场音乐沙龙发出自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