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全站登录网页入口辅导员例会学习方案
(第26期)
时间:2022年5月16日(星期一)上午10:00
参会人员:全体辅导员
主持人:王俊荣
学习内容:
1.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分析当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抓紧抓实疫情防控重点工作
2.彩云长在有新天——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清朗网络空间建设纪实
3.《网络安全法》的六个亮点
4.《网络安全法》解读
学习议程:
1.汪旭东领学第26期学习材料
2.辅导员工作汇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分析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
研究部署抓紧抓实疫情防控重点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新华社北京5月5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5月5日召开会议,分析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抓紧抓实疫情防控重点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今年3月以来,经过全国上下勠力同心、并肩作战,我们经受住了武汉保卫战以来最为严峻的防控考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实践证明,我们的防控方针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我们的防控政策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我们的防控措施是科学有效的。我们打赢了武汉保卫战,也一定能够打赢大上海保卫战。
会议强调,目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病毒还在不断变异,疫情的最终走向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远没有到可以松口气、歇歇脚的时候。我国是人口大国,老龄人口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放松防控势必造成大规模人群感染、出现大量重症和病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将受到严重影响。要深刻、完整、全面认识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坚决克服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工作不足等问题,坚决克服轻视、无所谓、自以为是等思想,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我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
会议指出,坚持就是胜利。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和吃劲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信心,深刻认识抗疫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会议强调,要加快局部聚集性疫情处置,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协调联动核酸检测、流调、隔离转运和社区管控等重点环节,确保感染者和风险人群及时排查出、管控住。要加强防控能力建设,强化区域协防、省内统筹,把防控的人力物资备足备齐,做好疫情应对准备。要及时完善防控措施,加大对病毒变异的研究和防范力度,不搞简单化、一刀切,同步做好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和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好群众看病就医需求。要从严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外防输入要把人、物、环境同防要求贯彻到位,压实行业责任和单位责任。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好人民战争,加强信息发布,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引导广大群众增强责任意识、自我防护意识,自觉承担防控责任和义务,落实个人、家庭等日常防护措施,推进加强免疫接种工作,筑牢群防群控防线。
会议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全面动员、全面部署,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分秒必争的行动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对在抗疫斗争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要加以宣传报道,以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团结一心做好抗疫工作。
彩云长在有新天——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清朗网络空间建设纪实
历史潮流奔涌向前,信息时代飞速到来。从互联网诞生之初被视为一种技术,到逐步呈现出媒体属性、社交属性、意识形态属性,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汇聚正能量的新场域、打赢舆论斗争的新阵地。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掌舵领航,把建设清朗网络空间摆在重要位置,提出一系列重大论断,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网络空间发生历史性、全局性、根本性变革。
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让党的声音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
自1994年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广泛普及,并得到创造性应用。同时,互联网发展早期的匿名性、虚拟性,也让一些杂音噪音进入网络空间,甚至还有很多虚假信息误导群众、混淆视听。一次偶然事件可能在网上引起“民意沸腾”,一条网帖评论就能引发“舆论狂欢”。更有西方反华势力妄图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个别西方政要甚至公然叫嚣,“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了办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打赢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一系列重大斗争,根本扭转了过去网上乱象丛生、阵地沦陷、被动挨打的状况,网上正能量更加充沛、主旋律更加高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网之道。
新时代十年变迁,网络空间因何“日月换新天”?
“砥柱人间是此峰。”2013年8月19日至20日,北京,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从我们党长期执政的高度深刻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针对信息化飞速发展这一大趋势,总书记明确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极端重要”“重中之重”⋯⋯总书记的讲话字字千钧,意味深长。
彼时,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各种信息加速在网上激流涌动。信息洪流,是大势,是潮流,但也泥沙俱下。
在互联网这个新空间,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让党的声音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需要清醒认知、前瞻布局和有效治理。
2014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20年来,互联网已经深度嵌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在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暗藏着诸多风险。
这一年的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首次亮相,引发海内外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果敢作答信息时代命题,前瞻擘画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蓝图。“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首次提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开始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蓝图徐徐展开。
在这次会议上,总书记要求创新改进网上宣传,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天朗气清、风正人和,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开启了清朗网络空间建设的崭新篇章,旗帜鲜明地指出了网络空间建设的路径和目标。
清流如许,为有源头活水。从鱼龙混杂到正气清风,巨变正在发生。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3家中央新闻单位实地调研并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要把党管媒体的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所有从事新闻信息服务、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都要纳入管理范围,所有新闻信息服务和相关业务从业人员都要实行准入管理”。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之际,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高度重视。总书记深刻阐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历史地位、重大作用、职责使命、目标任务和原则要求,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做好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注入了强大思想动力,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总书记明确要求,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面对汹涌而至的信息浪潮,有的党员干部一时难以适应,甚至有的干部爱惜羽毛,认为网上的事情事不关己,不敢作为、不会作为⋯⋯针对这些问题,在2018年4月20日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有的人反应迟钝,信息发布跟不上,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跑遍天下”,“有的党员干部对大是大非问题还是绕着走,在网上仍然是‘吃瓜群众’”,“有的时候网上讨论得热火朝天,各种误读已经传播甚广,但有关部门的回应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甚至千呼万唤不出来,不是半遮面而是全遮面”⋯⋯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精辟深刻、切中要害,让在场所有党员干部的内心受到强烈震撼。
当亿万网民的声音通过互联网迅速传达,当亿万网民的期盼通过留言板及时反映——这一根根细细的网线,牵连汇聚着亿万网民的真切心声。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如何让网络空间成为我们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新空间,是对我们党的全新考验,是对广大领导干部学网、懂网、用网能力的时代要求。
总书记明确提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创新发展,是对互联网时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永恒课题的深入思考和科学回答。
万山磅礴看主峰,神州一片中国红。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的动人旋律传遍网络空间,一系列网上主题宣传突出展示共和国70年来的光辉历程;建党百年,全国主流媒体推出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网上重磅报道,从不同维度呈现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引发亿万中华儿女的强烈共鸣;北京冬奥,世界通过互联网这个窗口再次认识生机勃勃的中国,中国与世界同行,传统与现代激荡,科技与文化融合,网络传播尽显中国风采,也让世界见证了中国“言必信,行必果”的大国担当;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网上主题宣传和重要活动宣传深入开展,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征集评选展播活动精彩纷呈,生动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让党的创新理论通过互联网“飞入寻常百姓家”,有力营造了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良好氛围。
坚持管得住是硬道理,让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近年来,互联网的社会动员功能日益增强,国际上一些势力通过操纵网络舆情、炮制谣言、裹挟民意,就可以让一个国家政局动荡、政权更迭,甚至战乱频仍,人民流离失所。
习近平总书记敏锐把握互联网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强调“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坚持党管互联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要敢于担当、敢于亮剑,敢于站在风口浪尖上进行斗争,决不能含糊其辞,更不能退避三舍”。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坚守舆论阵地、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网上斗争形势一度严峻复杂,各路角色粉墨登场。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以所谓“重新评价历史”为名,歪曲党史、国史、军史。有人借侮辱邱少云烈士进行恶意炒作,有账号发布侮辱抗美援朝志愿军英烈言论,甚至有青少年穿着侵华日军服装摆拍作秀,历史虚无主义阴魂不散,一次又一次刺痛国人的心,触碰中华民族精神的底线。
历史不容背叛,更不容亵渎。从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实施,从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再到“清朗·整治网上历史虚无主义”专项行动,侮辱英烈、亵渎历史的恶行依法得到严惩,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氛围日渐浓厚,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日渐成为网民的自觉行为。
树欲静而风不止。敌对势力见不得中国的良好发展态势,大肆制造谣言,在涉疆、涉藏、涉港、涉台、涉疫情溯源等问题上妄图抹黑中国。针对这些攻击抹黑,主流媒体和正能量网络名人等积极发声,以充分的事实依据、丰富的表现形式、精准的传播路径,有理有利有节激浊扬清,不断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当前,我国网民规模超过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3%。在由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进程中,互联网治理规模之巨、难度之高、任务之重前所未有,需要网上网下齐用力,方方面面齐动手,共同构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2019年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意见》,会议指出,要逐步建立起涵盖领导管理、正能量传播、内容管控、社会协同、网络法治、技术治网等各方面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守土有方、履责有力,才能走出一条齐抓共管、良性互动的新路。
网信系统进一步理顺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机制,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会同各有关部门推动形成“一张网”“一盘棋”工作格局,深入治理、重拳打击网上乱象,整治网络环境。
互联网行业协会积极推进行业自律,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进网络诚信建设,倡导网络文明。
网信企业不断压实主体责任,积极守好网络治理的第一道关口和第一道防线,严格落实法律法规要求,更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努力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广大网民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网络生态,广泛传播正能量,自觉抵制网络谣言,网络素养进一步提升,对网络虚假信息、错误行为的鉴别和斗争能力有效增强。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网络综合治理的效能正日益彰显。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必须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快速推进,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相继出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行政执法程序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相继发布实施,为强化网络执法明确了法律依据,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提供了制度准绳。
“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深入实施、成效显著,开展数十项专项治理,深入清理负面有害信息、违法违规账号与移动应用程序,赢得了网民的积极支持和充分肯定;持续推进“净网”“剑网”“护苗”等一系列专项整治,促进网络直播、微信公众号、电商购物、搜索引擎、社交互动等不同形式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规范发展;坚决遏制算法滥用、“饭圈”乱象、文娱及热点排行乱象等网上违法违规行为和突出问题;防范资本无序扩张,为资本设置“红绿灯”⋯⋯网络空间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广大网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坚持用得好是真本事,让网上网下形成同心圆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2015年12月25日,新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前往解放军报社视察。视察期间,总书记亲切看望了解放军报新媒体的工作人员,还坐到工位前,敲击键盘,发出了一条新媒体信息,瞬间引发全民瞩目和热烈反响。这一举动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一个信号——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当时,我国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高达90.1%,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从“纸与笔”“铅与火”,到“光与电”“数与网”,谁能把握机遇、应对挑战,谁就能在历史大势中勇立潮头。
青少年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他们上了网,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也要放在网上。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建设好青少年聚集的网络平台,创作更多青少年喜爱的网络文化产品,把要讲的道理、情理、事实用青少年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呈现出来”,“要重视技术创新,在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上做文章,用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使正面宣传的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用户黏性不断增强”。
“Z世代”这个词在网络上悄然流行,通常是指1995年到2009年出生的年轻人。作为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的一代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受网络信息影响。总书记明确要求,“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把“课堂”设在了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一线——人民日报社,围绕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的主题进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要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全面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并且明确提出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的目标要求。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这是重要而紧迫的时代命题。破题、解题,关键在于谋篇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要求推进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县级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为媒体融合发展作出整体规划⋯⋯
守正开新,气象万千。随着各大主流媒体在内容、渠道、手段、运营等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融合质变的新生态正在形成:人民日报社实行“融媒体工作室”机制,组建“学习小组”“侠客岛”等融媒体工作室,创意活力涌现,精品内容频出;新华社深化构建以主流算法为引领的智能化技术体系,推进智能化工具全流程应用,进一步探索打造智能化编辑部新模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下设融合发展中心、新闻新媒体中心、视听新媒体中心,重点打通三台资源,集中力量支撑融媒体建设⋯⋯
网信技术为媒体融合创新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推动正能量赢得大流量、好声音成为最强音:人民网智慧党建系列产品采用3D成像与智能化视频讲解技术,让网友沉浸式体悟长征精神;新华媒体创意工场运用XR扩展现实拍摄、VR绘画等技术,生动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使用“时间切片”技术将滑雪大跳台运动员从起飞到落地的过程完整呈现于一帧画面⋯⋯
一批县级融媒体中心实践成绩亮眼:江苏邳州,借银杏之乡的特色打造“银杏融媒”品牌,为县级融媒发展提交了一份“邳州答卷”;甘肃玉门,成立“祁连云”数据融合中心,内容供给和政务服务双管齐下;山东章丘,将媒体服务、政务服务、民生服务、商务服务整合打包,化身人民群众的融媒管家⋯⋯一处处创新实践,在基层一线生动写好媒体融合发展的大文章,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为便捷、更加优质的信息服务。
伴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文明日益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重要部署,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2021年11月19日,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指出“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要求“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网络文明伙伴行动等一系列网络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占据网上主流,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热情高涨,在网络空间广泛汇聚起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
从2012年到2022年,整整十年过去,网络空间被动局面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中国通过互联网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世界通过互联网读懂了一个新时代的中国。
这是极不平凡的十年——
网络空间主旋律高昂、正能量充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滋养网络空间,网络生态惠风和畅、天朗气清。
这是履机乘变的十年——
防范和化解一系列重大风险隐患,打赢了一系列网上重大斗争,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日益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这是日新月异的十年——
网络空间涌动着信息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的血液,创新产品迭出、成果丰硕,中国互联网发展不断造福人民群众。
回首过往,旌旗猎猎奔腾急。
这些重大决策和部署,无不体现百年大党在信息时代不变的执政为民的性质和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网信战线切实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网络空间日渐清朗,互联网成为我们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新阵地,广泛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极目远望,彩云长在有新天。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全国网信战线将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守正创新、奋楫争先,全力守护网上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网信力量。
《网络安全法》的六个亮点
《网络安全法》的六方面的突出亮点。
第一,网络安全法明确了网络空间主权的原则。
第二,明确了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安全义务。
第三,明确了网络运营者的安全义务。
第四,进一步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规则。
第五,建立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
第六,确立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数据跨境传输的规则。
《网络安全法》解读
《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方面问题的基础性法律,是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是依法治网、化解网络风险的法律重器,是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网络安全法》将近年来一些成熟的好做法制度化,并为将来可能的制度创新做了原则性规定,为网络安全工作提供切实法律保障。本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特别关注:
一、《网络安全法》确立了网络安全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网络空间主权原则。《网络安全法》第1条“立法目的”开宗明义,明确规定要维护我国网络空间主权。网络空间主权是一国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中的自然延伸和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联合国宪章》确立的主权平等原则是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覆盖国与国交往各个领域,其原则和精神也应该适用于网络空间。各国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网络管理模式、互联网公共政策和平等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权利应当得到尊重。第2条明确规定《网络安全法》适用于我国境内网络以及网络安全的监督管理。这是我国网络空间主权对内最高管辖权的具体体现。
第二,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网络安全法》第3条明确规定,国家坚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并重,遵循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既要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网络技术创新和应用,又要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网络安全保护能力,做到“双轮驱动、两翼齐飞”。
第三,共同治理原则。网络空间安全仅仅依靠政府是无法实现的,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技术社群和公民等网络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网络安全法》坚持共同治理原则,要求采取措施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政府部门、网络建设者、网络运营者、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行业相关组织、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社会公众等都应根据各自的角色参与网络安全治理工作。
二、《网络安全法》提出制定网络安全战略,明确网络空间治理目标,提高了我国网络安全政策的透明度
《网络安全法》第4条明确提出了我国网络安全战略的主要内容,即:明确保障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提出重点领域的网络安全政策、工作任务和措施。第7条明确规定,我国致力于“推动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网络治理体系。”这是我国第一次通过国家法律的形式向世界宣示网络空间治理目标,明确表达了我国的网络空间治理诉求。上述规定提高了我国网络治理公共政策的透明度,与我国的网络大国地位相称,有利于提升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促成网络空间国际规则的出台。
三、《网络安全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完善了网络安全监管体制
《网络安全法》将现行有效的网络安全监管体制法制化,明确了网信部门与其他相关网络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第8条规定,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网络安全工作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电信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机关依法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这种“1+X”的监管体制,符合当前互联网与现实社会全面融合的特点和我国监管需要。
四、《网络安全法》强化了网络运行安全,重点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网络安全法》第三章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规范网络运行安全,特别强调要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指那些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系统和设施。网络运行安全是网络安全的重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则是重中之重,与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息息相关。为此,《网络安全法》强调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实行重点保护,明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负有更多的安全保护义务,并配以国家安全审查、重要数据强制本地存储等法律措施,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
五、《网络安全法》完善了网络安全义务和责任,加大了违法惩处力度
《网络安全法》将原来散见于各种法规、规章中的规定上升到人大法律层面,对网络运营者等主体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做了全面规定,包括守法义务,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义务,诚实信用义务,网络安全保护义务,接受监督义务,承担社会责任等,并在“网络运行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等章节中进一步明确、细化。在“法律责任”中则提高了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加大了处罚力度,有利于保障《网络安全法》的实施。
六、《网络安全法》将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措施制度化、法制化
《网络安全法》第五章将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工作制度化、法制化,明确国家建立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制度,建立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工作机制,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这为建立统一高效的网络安全风险报告机制、情报共享机制、研判处置机制提供了法律依据,为深化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实现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提供了法律保障。(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 谢永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