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研究生会/张青紫)12月9日上午,澳门理工学院艺术高等学校副教授、德国法兰克福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博士代百生先生在kaiyun全站登录网页入口学术报告厅为老师、同学们带来题为《传统的抽象化: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的形成和发展》的讲座。讲座由副院长汪海元教授主持,学院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聆听了讲座。教室座无虚席、掌声不断。还有不少同学站着旁听讲座,学习热情高涨。
讲座的开始,代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了几个问题进行互动,随后他指出中国的钢琴教学长期以来以西方大小调的体系为主,传统钢琴作品的教学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常常觉得中国钢琴作品很难演奏和表达。而在西方也存在很多对于中国新音乐的误读,认为中国的新音乐仅仅是简单的模仿和拼贴。
继而代老师以丰富的音响、谱例图片展示和分析了中国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之形成与发展,阐释不同时期的创作典型风格与代表作品。从早期的中国钢琴作品《和平进行曲》到用民族旋律和民族化和声创作的《新疆舞曲》、《梅花三弄》等,再到以各种个性化手法展现中国、精神、艺术审美的《他山集》等等。
代老师以五个不同的时期,从钢琴音乐的创作背景、创作特点以及审美特点出发,并以“传统的抽象化”的主题总结这一发展历程,即中国风格从“形"到“神"的扬弃过程,生动地演绎和讲解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从简单的模仿到“形似”的追求,对传统进行表层的、显性的继承,再到“神似”的追寻,即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融化吸收与再创造,作为一种创作思维背景和一种与西方现代作曲技法有机结合的内在的精神来主导创作,也是对传统深层的、内在的继承。
最后代老师总结了中国钢琴作品中“中国风格”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标意性、描述性的文学性标题、音乐语言的民族特色、民族音调的使用、和声民族化的改造,以及曲式结构、复调对位、作曲技法的民族化等多个方面。
讲座接近尾声时,代老师还与同学们进行了现场的互动交流、解惑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