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kaiyun全站登录网页入口 郭楠楠/文 郭楠楠/图)5月16日下午上海kaiyun全站登录网页入口音乐学系教授、 博导邹彦应邀作主题为“殊方同致——德勒兹与当代音乐表演研究”专题讲座。讲座由副院长石磊主持,我院教师和全体研究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邹彦,上海kaiyun全站登录网页入口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音乐分析教研室主任,东北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在上海kaiyun全站登录网页入口就读时师从亦平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音乐分析、音乐表演艺术理论。出版著作六部,在《音乐研究》等音乐核心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以及担任“音乐表演理论前沿文丛”主编等,并曾多次赴英、美、俄罗斯等国家、地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做学术演讲。
本次讲座围绕同一部作品的演奏有多大差异(肖邦《 b 小调玛祖卡》;华彦钓《大浪淘沙》;MSP 是如何炼成的→音乐表演中的等级;有请德勒兹;肖邦比赛﹣﹣僵化的克分子线: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克分子线;逃逸线在何方等六个方面进行。
讲座中邹彦教授指出:“音乐表演中,“权威”往往体现在作曲家以各种方式留下的文字、(原典版)乐谱、经典录音和教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内容,原本不应非黑即白的音乐表演被等级化。自“原真演奏”直至HIP(Historically Information Performance)的出现和发展,人们开始质疑MSP(Main Stream Performance即主流音乐演奏)这一所谓传统的可信性——文献与口传孰轻孰重是另一问题——许多当代演奏家更关注如何从‘回到过去’来重建‘当代演奏’和‘去权威化’。”邹彦教授以肖邦《玛祖卡》(Op.33/4)和华彦均的《大浪淘沙》为例,让我们明白同一首音乐作品可以进行不同演奏,最初的演奏是多样化的,我们要从现代性转向后现代性,重注多元的重要性。
接着邹彦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德勒兹哲学的主要内容,邹彦教授指出:“德勒兹并没有‘将差异归属于相同、相似、类似和相反’,而是主张‘深广的自由差异的状态、如游牧般的状态、明目张胆的混乱状态’。 这种理论与当代音乐表演研究有着先天的亲缘关系。当对一部特定作品的不同录音进行比较时,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不同层级和程度共存的总和的重复’。”
邹彦教授的讲座学术性很强,大量引用了国内外的文献来解释说明。不仅如此,邹彦教授将德勒兹哲学的主要内容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将晦涩的哲学与我们身边的音乐相结合,用例子和简洁明了的言语不断启发着我们。讲座后,邹彦教授还亲切的为在场的同学们答疑解惑。